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周日(3月21日)表示,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無法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強壓一國貨幣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是一種非理性的選擇"。陳德銘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還援引德國、日本上個世紀下半葉本幣升值以及人民幣升值來佐證自己的觀點:一個國家的本幣的升值對調節貿易的作用十分有限。他說,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已升值20%多,但中國的貿易不降反升。去年,人民幣的匯率基本穩定,但貿易順差卻下降30%多。今年1-2月份,在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中國貿易順差再度下降50%。"我個人預計今年3月份,中國的貿易可能會出現逆差。"他指出,2009年,全球貿易下降22%,中國出口下降16%,進口只下降11.2%。從有關經濟體海關的數字來看,澳大利亞、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國對中國的出口仍保持兩位數以上的正增長。歐盟、美國對華的出口也僅僅下降了1.53%和0.22%。他表示,即使從單一的國際收支的角度來分析,按照現代市場經濟中企業以銷定產,消費在一定意義上決定生產的理論,如果主要消費國家的政府不能有效地保持貨幣的持續的穩定,任由泡沫無節制地發展,就會導致經濟失衡和危機的發展。"這段時間總有個別國家把眼睛盯著中國的貿易,寄希望于人民幣匯率大幅度升值來實現全球經濟的再平衡"。這個論調違背基本事實。他還呼吁國際社會理性看待國際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失衡的關系。他并表示,金融監管缺失成為誘發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陳德銘并表示,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失衡不僅表現為部分國家儲蓄、消費、貿易、收支失衡,更表現為世界財富分配的失衡、資源擁有和消耗的失衡、國際貨幣體系失衡等一系列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導致失衡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根源是南北發展嚴重不平衡。他說,實現全球經濟更加平衡協調的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他建議各國應秉持貿易自由、開放的發展理念,加快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取得公正平衡的結果,這既是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全球平衡的根本路徑。他還建議各國加快推進新產業革命,開發清潔能源、低碳技術,實施互聯網、物聯網融合,和云計算戰略。全球正處于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的前沿,國際社會應該共享合作發展的機遇,同時,警惕形形色色變相的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