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廢舊輪胎的循環利用問題必須要上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來看待,它對于消除‘黑色污染’、推進節能減排意義重大。”在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日前舉辦的“輪胎翻新與循環利用行業施行行業準入媒體記者見面會”上,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會長朱軍表示。5月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準入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施行,自此,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遏制“黑色污染”與資源浪費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利好政策指引行業發展方向據朱軍介紹,在國家一系列產業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廢舊輪胎作為可再生資源被提倡循環利用已成為社會的共識,也給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行業正在實現從傳統的工藝方法和傳統的觀念,向新型工業化和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清潔生產方式轉變;從簡單的回收利用,向以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和廢物無害化處置方式的轉變。朱軍特別提到:“目前,我國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水平在不斷提高,已初步形成了從舊輪胎翻新到廢輪胎生產再生膠、橡膠制品和膠粉,再到最后熱解生產燃料油等產品的循環利用的完整產業鏈。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廢舊輪胎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而且節約了大量的橡膠資源。”他還強調,近年來,國內行業研發的“常壓連續再生法”,正在逐步解決再生橡膠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可能產生污染這一世界性難題,它將是再生橡膠工業的重大技術變革;再者,利用微負壓熱解技術,開辟了一條將廢輪胎“吃干榨凈”的新途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將“黑色污染”變成“綠色能源”,發展前景廣闊。去年7月31日,工信部發布了《輪胎翻新行業準入條件》及《廢輪胎綜合利用行業準入條件》,分別從生產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質量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對行業準入作了明確規定。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副會長龐澍華表示,這是政府有關部門首次印發對該行業規范管理的專門性文件。兩項行業準入條件的發布,對整頓行業秩序、大力推廣“綠色輪胎”的循環利用之道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處長李洪良在會上表示,目前,工信部在科技創新方面已經開展了兩項工作,一是發布兩批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二是加大推廣應用力度,開展重點綜合利用技術科技成果鑒定和轉化工作,組織行業專家到現場調研,在技術裝備研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展方面給予企業大力支持;三是培育一批廢舊輪胎綜合利用骨干企業,樹立行業品牌。李洪良進一步解釋道,工信部發布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的重要性,在于凸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作用,旨在為企業服務,為行業發展提供信息。這個目錄與資金或財稅優惠政策不直接掛鉤,但會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地方呈報的企業情況,擇優加以鼓勵和支持,發揮導向性作用。”李洪良說。朱軍也表示,今年協會工作的重點之一,第一就是積極配合政府實施準入制度,協助做好審核工作;第二是積極進行準入制度的宣傳和標準的貫徹實施,同時陸續開展對業內企業進行準入制度的培訓工作,使其都能了解產業政策方向,從而推動行業進步。我國每年產生的廢舊輪胎數量驚人。2011年,我國的廢輪胎產生量達800多萬噸,占世界廢輪胎產生總量的38%。在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中,環境污染問題一直為輿論詬病,事實上,規范的生產企業完全可以在生產環節控制污染與提高資源利用率,制造黑色污染與資源浪費的罪魁禍首主要是土法煉油和小再生橡膠、小翻胎等,它們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料、廢油嚴重污染了空氣和土壤,被污染的土壤甚至無法恢復耕種,寸草不生。這些生產小作坊的胎源來自民間。朱軍認為,之所以存在土法煉油的情況,回收體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之一。截至目前,我國90%以上的廢舊輪胎是由民間個體自發收購自由交易。廢輪胎回收后不能完全進入正規加工企業,給土法煉油和小再生橡膠生產提供了原料來源。而回收經營者的無序競爭,一方面使得有限的廢輪胎資源得不到規范、合理地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層層倒賣和轉運,既浪費了運輸資源,又推高了廢輪胎回收的市場價格。2011年12月,國家已把廢輪胎列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重點領域,但目前行業存在的問題仍未得到改善。如果將來國家能形成正規的回收渠道,就可以避免有限的廢輪胎資源流入不規范的生產企業中。為此,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正在積極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希望制定行業標準,規范回收體系網點建設。“這將成為協會今后2-3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朱軍說。此外,朱軍還表示,中國輪胎翻修與循環利用協會正在呼吁政府主管部門進行廢輪胎進口試點工作的研究,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選擇有條件的再生橡膠生產企業進行廢輪胎進口試點,有限制地進口部分廢輪胎,以彌補我國廢輪胎資源的不足,促進我國再生橡膠工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