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舉辦的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屆一次理事擴大會在青島香格里拉酒店成功召開,徐文英接棒鄧雅俐,當選第十屆理事會會長。會上,作了《凝心聚力砥礪奮進,為實現中國橡膠工業強國而努力》的報告,具體提出中國建設橡膠工業強國的十大目標。
1.重視“碳達峰”和“碳中和”,引領行業實現綠色發展。
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發展目標,利用好國家出臺的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提高低碳、非化石原材料使用率,加強制造過程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實好碳減排的相關工作,降低能耗,促進產品循環利用,助力行業碳中和提前實現。
2.是加快行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智能制造。
全面加快橡膠行業與數字技術結合進程,在智能產品、智能裝備、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開發,實現橡膠工業數字化,實現產出增加、效率提升,推進行業轉型升級。同時,在數字化進程中,要注意細分行業的差異化發展,針對不同企業、不同領域推行差別化的產業數字化發展路徑。
3.重視基礎研究,加快科技創新。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我國橡膠工業要重視科學,瞄準行業前沿,強化原創導向,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圍繞“四個面向”,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加大研發技術力量投入,創新研發核心技術,擁有更多的自主創新專利和知識技術資源,為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4.推進建設一流大學,培養一流學科人才。
人才是創新的活力,是第一資源,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人才的搖籃。我國橡膠工業要面向世界,建設行業一流特色高校;面向行業,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學科和國際領先優勢專業;面向實際,培養更多復合型專業人才。要組織匯集行業力量,推動建設擁有一流學者隊伍、一流學生質量、一流科學研究、一流學術聲譽,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人力資源的一流大學。另外,在全行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加快培育中青年科技人才和企業經營人才,強化國家使命擔當,確立實業強國的正確價值導向,勇攀科技高峰。
5.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體現在品牌形象和影響力。企業要通過營銷方案和媒體宣傳等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更要通過提高產品品質和真誠、周全的服務維護好品牌的美譽度。既要提升國內市場的品牌影響力,還要積極走出去,擴大自身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6.產品配套高端市場。
配套高端市場意味著企業具有高水平研發能力和優異的產品質量。企業要結束低端混戰、攻占高端的目標,就要形成自主研發體系,形成自主開發隊伍,形成突破國際重圍的競爭力。輪胎行業要按照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趨勢,持續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提供更優品質的產品,不斷滿足高端汽車配套市場的新需求。
7.擁有完整的橡膠工業產業鏈和供應鏈。
立足自身,優化和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增強自主可控能力;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增強應對國際風險挑戰的能力。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和中小企業協作配套作用,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制造品質。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水平,維護其安全。
8.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本。
人才競爭是企業的終極競爭目標和行業發展的基石。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本,企業就具有創新性、創造性,具有有效配置資源、調整企業發展戰略等市場應變能力。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教育提高勞動力質量、勞動者的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特別是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力度,為行業和企業發展提供解決問題的領軍人才。
9.擁有較高的行業集中度。
將供給側改革與“碳達峰”“碳中和”相結合,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行業集中度。通過兼并重組做好產業鏈延伸,向微笑曲線兩端發展,發展服務端業務,解決橡膠企業小而散、研發投入少、缺乏核心技術、技術力量薄弱等方面的問題。從思維方式、戰略規劃、研發管理、人員培養等方面著手,重視跨界融合和新技術,關注新生態,對長遠發展趨勢進行預判,注重未來發展空間,逐步縮小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差距。
10.具有社會責任擔當,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全行業大力推進社會責任擔當,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行業,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及相關規章制度,持續改進企業在健康、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表現,全面展現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加速融入全球經濟,實現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此次會議上,中橡協第九屆理事會會長鄧雅俐還代表第九屆理事會向大會報告了4年來的工作以及對2021年重點工作的建議。她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建議做好五方面工作:繼續將穩增長擺在行業發展的突出位置,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推進轉型升級,以自主創新為核心補齊短板,進一步聚焦質量品牌的發展瓶頸,以高水平開放為目標推進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