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李高就低碳發展意義、目前中國降碳現狀和實現難度等問題進行了闡釋。李高表示,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和社會問題。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計數據,1971年全球能源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39.46億噸,2018年達到335.13億噸。
近年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的趨勢已經放緩,但還沒有達到峰值。人類活動,包括人類燃燒化石燃料以及毀林引起的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大氣中氣溶膠濃度的變化、土地利用和陸面覆蓋的變化等,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
他認為,從全球層面來看,堅持低碳發展是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的內在要求,是扭轉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失衡的重要手段,已成為后疫情時期全球經濟治理的重中之重。
氣候變化導致陸地生態系統生產力下降,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和成本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安全受到影響,健康和公共衛生風險加大。同時,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海岸侵蝕、咸潮入侵和土壤鹽漬化,臺風-風暴增水疊加導致的高海平面對沿海城市發展造成嚴重威脅。此外,氣候變化的直接風險可能與其他風險相互疊加、放大,形成影響更為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他表示,我國仍將面臨實現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轉型發展帶來的能源剛性需求。同時,我國亟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彌補民生領域短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之而來的能源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我國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性改變,能源消費總量仍處于增長趨勢,煤炭占能源消費比重短期內難以大幅下降。
此外,全社會低碳發展意識尚待加強。部分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長,以GDP為引領的陳舊發展觀念需要根本改變。社會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亟待提高,需要激發自下而上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
廢橡膠的處理是當今人們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再生橡膠是妥善處理廢舊橡膠的主要方式。它一方面可以代替橡膠,緩解了天然橡膠的嚴重匱乏;另一方面使廢舊橡膠實現了回收再利用,解決了廢舊橡膠污染環境的問題。傳統的廢橡膠再生方式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氣污染環境,我國在不斷推進再生橡膠行業向綠色、環保、低碳轉型。
2021年3月中旬,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有關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化學原料藥等6項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發改環資規〔2020〕1983號),其中包括《再生橡膠行業 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再生橡膠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從提高再生橡膠行業集約化生產水平,提高我國廢橡膠利用比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出發,規定了粉碎、脫硫、再生橡膠綜合能耗、廢橡膠回收利用率、硫化氫含量和非甲烷總烴含量等指標的分級基準值。該評價指標體系將指導相關行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落實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過程控制理念,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有效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