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中歐全面投資協議的簽訂將給中國輪胎行業帶來新的利好。
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又稱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中歐CAI),旨在構建中歐雙邊投資制度安排。協定談判2013年正式啟動,至今經歷35輪談判。協定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四方面:①保證相互投資獲得保護,尊重知識產權,確保補貼透明性;②改善雙方市場準入條件;③確保投資環境和監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④改善勞工標準,支持可持續發展。
歐洲是全球輪胎先進技術最集中的地區,每年輪胎企業都在技術研發上面進行大量投資,并且每年輪胎新技術以及新產品的展現都是首先在歐洲進行。據數據統計,歐洲輪胎工業的的投資正在以每年超過3%的增速增長,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輪胎企業加入歐洲市場。
根據LMC International的研究,歐洲輪胎生產能力正在向東方轉移,近一年來大部分新建工廠大多來自東方組建工廠項目。2014年至2018年期間,出口至歐盟的輕型車輛(LV)輪胎數量由2014年的5500萬條猛增至1.55億條(年均增長率高達8.5%)。進口增長部分以來自中國偏低售價的低成本輪胎為主,占2019年歐盟進口輪胎總量的近50%。
進口輪胎大多用于替換市場,而且替換市場銷售量穩步上升,這對歐盟的輕型車輛輪胎的生產造成了較大沖擊,這迫使歐盟輪胎企業在面對產品質量、成本壓力等問題,更愿意將生產工廠搬遷至生產成本更低的中歐地區。
在過去五年里,荷蘭、法國、德國和意大利輕型車輛輪胎的產能已經下降,而英國和德國還關閉個別輪胎廠。在過去的五年里,在中歐地區輕型車輛輪胎的產能以每年2000萬條的速度增加,特別是塞爾維亞。這種擴產項目正在持續,在未來的五年里,中歐地區輕型車輛輪胎的產能年產增量有望突破4500萬條。
在美國肆意反復打壓背景下,歐洲市場早已成為中國輪胎第一出口目的地;并且,部分輪胎企業已經先行一步,探索更進一步的深耕歐洲市場。根據投資備忘錄,玲瓏輪胎準備投資9.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25億元),建設年產能為1362萬條高性能子午線輪胎的生產工廠(已經開建),目前玲瓏首個歐洲基地塞爾維亞工廠已將近建成投產。預計本次協議簽訂,將對玲瓏輪胎首先產生實際利好。
用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的話說:“協定涉及領域遠遠超越傳統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成果涵蓋市場準入承諾、公平競爭規則、可持續發展和爭端解決四方面內容,將進一步消除中歐雙向投資壁壘,打造橫跨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投資循環圈。”
歐方領導人表示,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歐中保持密切高層溝通,在地理標志協定等一系列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今天我們舉行會晤,共同宣布結束歐中投資協定談判,這對歐中關系發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也將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增長。這再次向世界表明,盡管歐中在有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但雙方都有政治意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對話,深化合作,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