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5日,美國傳來消息稱,在華盛頓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總部,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召開圍繞是否針對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的聽證會。此次聽證會為期一天,但因利益各方的激烈辯論而延長至三天。期間將有117家公司和產業團體陸續發言。
整個聽證會美方呈反對意見的聲音顯然要更令人關注。一些反對征稅的企業和組織擔心加征關稅的提議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多方面的不利影響。在貿易摩擦初期,美方的農產品被列為主要關稅報復對象,也就是說美國部分農業成為了整個貿易戰初期的受害者。所以美國農業部門在此前就發文稱:盡管政府有合法的問題需要解決,但這些問題必須與面臨同樣顧慮的團體共同來解決,而不是通過將農業置于危險境地來采取單邊的行動。迄今為止,已有美國大豆,高粱等農產品幾乎失去了中國市場的新增訂單。盡管美國政府已對此作出了相應的補貼,但是白宮的援助畢竟是短期的,對于農民和企業的補助能力畢竟有限,而大部分農業勞動者更愿意到全球市場當中獲取利潤。受到危害的還有美國零售行業,制造行業等,期間也將會有有關行業的發言人進行發言和辯論。據有關媒體稱,此次聽證會結束后還會有一周左右的時間征集意見,接下來按照美國法律可以開始征收關稅。甘思德認為,最終的清單可能會對個別項目做調整,總的來說變化不會很多,“如果中美談判沒有進展,5月23日以后,美國可能隨時提高關稅。”但是!最后是否施加懲罰性關稅,美國總統還是會有相當分量的權利來做決策,畢竟沒有法律規定決定征稅的最終截止日期不可以再延長。簡而言之,假如此次聽證會以及中方代表團的談判能使整個中美貿易關系取得建設性的,積極的成果,美國總統還是有權利也有可能宣布推遲加征關稅的時間點。
與此同時,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在5月15日率團隊抵達美國,繼續就兩國經貿問題進行磋商,其中包括上一期和大家介紹的“中興事件”后續處理方案等。雖然中美兩方早在半個月前北京會談中就已經將有關關稅、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強制技術等意見進行了交換,但是就當時情況而言,兩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無法達成共識,所以此次中方率團抵達美國進行訪問也可以看做是雙方繼續保持溝通的相應工作機制。5月16日北京方面也傳來一則消息即,第十輪美中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在北京舉行。美國全國商會會長托馬斯·多諾霍在會議上說:“我們拒絕只是著眼于扭轉貿易逆差的雙邊政策。出于保護本國工人、消費者、公司的目的,對中國采取限制性措施,反而傷害美國的利益,這些做法是沒有意義的。現在的重點應是開放市場,放寬補貼,取消不利于競爭的監管手段。雖然中美之間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達成雙贏的協議。我們還有很多機會可以讓雙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