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國近年來的經濟運行情況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來看,一個資源約束型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這對于資源依賴型的石油和化工行業來說,這個挑戰顯得更為嚴峻,降低資源消耗已經迫在眉睫。價格上漲反映了供需矛盾和資源的稀缺度,石油就是一個證明。原油期貨價格本周二收盤首次突破每桶119美元。石油是近10年來價格上漲最快也最受世界關注的資源,資源爭奪已經成為國家政治背后最強悍的推手。以人均占有量來說,我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我國石油儲量僅占世界的1.8%,天然氣占0.7%,鐵礦石不足9%,銅礦不足5%,鋁土礦不足2%。而我國人均礦產資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資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0。而我國資源消耗的增長卻是驚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33種主要產品的單位資源消耗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46%;能源綜合利用率比國外先進水平45%要低十多個百分點。這樣的資源情況斷然不能支撐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對高消耗、高排放和低附加值的粗放型發展說不,是我國基本國策的不二選擇?,F在,我們已經開始強烈感受到了這個發展轉型的陣痛。從環保的硬約束導致的關停并轉,到資源型產品出口退稅大幅降低以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加工出口型企業的舉步維艱乃至關閉,以及原材料漲價帶來的企業效益滑坡,緊缺的資源已經以各種顯性和隱性的方式擠壓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一方面,我們應該認識到資源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清醒地意識到,有限的資源必將向優質企業轉移。所以,產業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其中重要的內在規律應包含資源的再次分配,這也應該是科學發展觀的題中應有之義??v觀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其資源消耗與行業發展的矛盾越來越凸現。原材料消耗規模偏大、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部分新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相對落后、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原料資源日益緊缺,制約和困擾著行業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化工行業90%以上的產品原料來自礦產資源,每年消耗的固體礦約3億噸;我國的石油消費量僅2007年就達到3.5億噸。由于資源不足,2007年進口原油1.63億噸、硫黃1000萬噸、鉀肥960萬噸、天然膠165萬噸。從微觀層面來看,化企還沒有把資源放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戰略高度加以重視。所以,有些企業仍然是重眼前輕長遠,嚴重缺乏對資源稀缺性和緊迫性的全面深刻認識。這也是企業自主創新、科學發展從被動邁向主動的一大認識障礙。提高資源稅,并使資源稅由收益型轉向綠色生態型;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的低代價、高增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最大限度地做到物盡其用;發揮“經濟杠桿”作用,形成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是石油和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