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推進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通知,通知首先強調的就是化解過剩產能。
通知中明確指出:嚴格控制煉油、輪胎、尿素、磷銨、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純堿、黃磷等過剩行業新增產能,對違規新增產能項目,各市、縣(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和新增授信等業務。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工藝改造提升項目,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所有化工類新建、改擴建項目核準或備案按照《山東省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行動總體方案》(魯廳字〔2017〕43號)要求執行。綜合利用安全環保節能等法律手段和差別化電價、水價等經濟措施,依法停產、整頓達不到安全、環保要求的石化企業,關停退出使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修正)》淘汰類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產能。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和倒逼機制,鼓勵開展并購重組。
控制輪胎新增產能,化解過剩產能,這是接下來山東輪胎繼續要走的路。與此同時輪胎企業還必須進行升級改造,必須達到安全、環保要求。政府同時鼓勵發揮市場優勝略汰競爭機制,開展并購重組。 不知道山東那些中小輪胎企業看了這個通知作何感受?做輪胎的都知道,產能是輪胎企業的命脈。沒有一家輪胎企業會放棄擴增產能。大到米其林、普利司通每年都不遺余力的加大投資擴大產能,以便更好地在激烈的競爭中搶占市場。
政府出臺政策控制產能,這就意味著有限的產能增加最終將歸屬于政府重點扶持的有實力的輪胎企業,那些中小輪胎企業恐怕連湯都要喝不上一口了。最終的結果就是山東輪胎逐漸出現大集團,三角、玲瓏、以及東營的幾家大型輪胎企業都將成為大集團中的一員,未來山東,也將成為幾家大型輪胎企業表演的舞臺。
淘汰落后產能,這個問題一直在繼續。山東究竟淘汰了多少產能?
2017年2月,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公告了“十二五”期間山東省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 這些淘汰的輪胎產能大部分都是斜交胎,內胎和兩輪輪胎,這對于整個山東輪胎產能而言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另據報道顯示: 根據山東省規劃,到2017年年底,擬淘汰全鋼有內胎子午胎產能1500萬條,斜交胎產能1200萬條。到2020年末,該省計劃淘汰全鋼有內胎子午胎產能3000萬條,斜交胎產能2000萬條。我們來大概看一下2017年山東輪胎的新增產能情況,2017年,山東多家輪胎公司都傳出擴張產能的消息。據統計,如果這些輪胎產能全部達產,山東省每年再增四五千萬的輪胎生產能力。
一邊是控制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另一邊是產能蹭蹭的增長,2014/2015/2016年中國輪胎產能都是逐年增加的,相信2017年同樣如此。究竟是控制誰的產能,淘汰誰的產能,恐怕只有政府和企業心里自己明白。
輪胎企業升級改造,談何容易,那需要的是白花花的銀子。很多山東中小輪胎企業本來就已經生存艱難,工廠也只能是維持運營。突然把設備全部換新升級,還要達到安全環保要求,不如干脆就別讓他們生產了。 產能不需增加,同時還要淘汰一部分,必須進行產業升級,這不就是在倒逼著一部分輪胎企業走上破產、重組、整合之路。不用說什么鼓勵,如此下去很多輪胎企業自然就走上了這條路。2017年很多政策都大大影響了山東輪胎產業,政府層面的知道方向也越來越明確。對于很多山東輪胎企業而言,這個冬天注定寒冷,企業的未來在哪,還需早日想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