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錦湖輪胎母公司錦湖韓亞集團方面表示,不同意青島雙星與錦湖輪胎債權人代表韓國發展銀行(KDB)達成的協議,不允許青島雙星使用錦湖輪胎商標。
對此,青島雙星公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這一問題青島雙星沒有新的回應,目前公司對于收購案的最新消息仍然是4月24日發布的“青島雙星成為錦湖輪胎最終購買者”。
而錦湖輪胎(中國)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收購案由韓國總部負責談判,其并不清楚細節,目前中國的業務并未受到影響。
青島雙星收購錦湖輪胎一直備受業界關注。2015年中國化工以70億歐元的價格收購意大利輪胎企業倍耐力,成為中國輪胎企業實力增長的標志,而青島雙星收購韓國錦湖輪胎如果成功,將成為中國輪胎企業收購海外企業的第二大收購案。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距離雙方達成一致視乎仍存在距離。
青島雙星以小博大?
2016年初,曾有傳聞稱韓國九大銀行(持有錦湖輪胎42.01%股權的債權人)欲出售錦湖的股份,包括印度阿波羅、日本橫濱輪胎、青島雙星等在內的企業都在競標名單內,其中,錦湖輪胎與日本橫濱輪胎還有合作關系。
今年3月,青島雙星在競爭中勝出,與賣方代表韓國發展銀行簽訂了《股份買賣協議》,在約定的先決條件滿足的前提下,以 9550 億韓元(約合59億元人民幣)收購韓國發展銀行及其代表的其他賣方共計持有的錦湖輪胎6636萬股股份,占錦湖輪胎發行股份總數的 42.01%。
青島雙星在4月24日的聲明中表示:“即使擁有錦湖輪胎的控制權,也將保持錦湖輪胎的獨立運營,積極推進錦湖輪胎與現有員工續約。”
據《日經新聞》報道,數據顯示,2015年,在全球市場中,錦湖輪胎的份額為1.7%,排名第14位,青島雙星的份額為0.5%,排名第三十四位;如果收購成功,青島雙星的排位將升至第十,超越中策橡膠集團成為中國最大輪胎企業。
青島雙星4月28日公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28億元,同比增長6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533.89萬元,同比增幅達55.6%,凈利潤連續三年實現大幅增長。
連年虧損的錦湖輪胎
盡管青島雙星去年業績表現良好,并已與賣方代表達成協議,但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對本次收購錦湖輪胎明顯不太情愿。
早在去年,錦湖輪胎最大債權人股東決定出售所持錦湖輪胎42%的股份時,錦湖韓亞集團董事長樸三求已有所行動,欲通過相關渠道籌措資金重新購回公司,但直到其優先購買權的行權期到期,樸三求也未能籌到定金。而錦湖輪胎此番提出拒絕青島雙星使用其品牌商標,更是讓談判出現了僵局。
《日經新聞》報道稱,2000年左右,錦湖輪胎開始逐步進行全球擴張,但是包括過度投資在內的戰略失誤導致該公司陷入現金危機。2009年經濟危機時,為了避免破產,公司將其大部分股權出讓給了銀行。
但錦湖輪胎的危機并未就此解除。數據顯示,2015年錦湖輪胎營業收入為3 萬億韓元(約合182.2億元人民幣),凈虧損674億韓元(約合4億元人民幣)。據韓聯社報道,2016年前三季度,錦湖輪胎銷售額同比下滑4.4%至2.16萬億韓元(約合131.1億元人民幣),虧損額達到549億韓元(約合3.3億元人民幣)。
自2011年被央視“3·15”晚會曝光返煉膠問題后,錦湖輪胎在中國市場就面臨一些負面消息。雖然錦湖輪胎并未公布其在華的相關運營數據,不過青島雙星在聲明中表示,“錦湖中國是錦湖全球問題最嚴重的市場之一。雙星將在收購錦湖輪胎后充分發揮雙星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優勢和影響力,以及企業轉型和智能制造方面的經驗,盡早使錦湖中國輪胎的生產和經營恢復正常,并努力把錦湖輪胎打造成中國市場的高端品牌。”
隨著如今收購橫生枝節,此收購案最終走向如何,目前仍無法預測。不過,可以看到的是,錦湖輪胎所面臨的問題并未解決,即便股權收購圓滿,未來實現扭虧為盈仍存在挑戰。